在贵阳文笔街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,有一家名为“福禄咖啡”的小店。推开斑驳的木门,暖黄色的灯光洒在原木色的桌椅上,窗外是淅淅沥沥的夏日小雨,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咖啡香。老板站在吧台后,专注地冲煮着一杯手冲咖啡,店里几位熟客正在闲聊,笑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。
这家店的主人是一对90后夫妻——阿G和添添。他们用了八年时间从咖啡学徒成长为独立店主,又在2023年将咖啡馆搬进了这条充满历史气息的老街。
他们的创业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,却因对“社区咖啡”的坚持而显得格外温暖。在这里,咖啡不仅仅是饮品,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,连接着街坊邻居、外地游客,甚至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。
从机电专业到咖啡梦想的跨越
阿G大学学的是机电专业,和咖啡行业可谓是毫无关联。谈起入行的原因,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,“咖啡馆、书店、花店,文青三大件嘛!”
毕业后,他没有选择本专业的工作,而是跑到贵阳的几家咖啡馆当学徒,从最基础的磨豆、拉花开始学起。
“那时候工资很低,但就是喜欢咖啡馆的氛围。”阿G回忆道。在打工的日子里,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妻子添添。两人从零开始学习咖啡技艺,花了整整八年时间,才觉得自己“真正出师了”。
2020年,夫妻俩在贵阳省府路开了第一家咖啡馆,取名“陋室咖啡”。店面不大,装修简单,但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定位——做一家“社区咖啡馆”。
“我们不想做那种商业化的连锁店,而是希望这里能成为附近居民的‘第二个家’”。阿G说,店里没有刻意装修成网红风格,而是营造出温馨、松弛的氛围。添添负责咖啡制作,阿G则负责接待和推广,两人分工明确,配合默契。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